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学院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青春足迹向乡野,报乡之志映山川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师生赴三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为促进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报乡之志,青春笃行调研队在肖玉琴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赣州市赣县区、宜春市袁州区和新余市高新区三地开展为期7天的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与乡镇干部、村干部、乡村青年人才以及村民深入交流,了解农村集体经济,调研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思考乡村特色资源如何带动产业振兴,探索青年人才扎根农村的新路径。

乡贤人才齐发力,深耕三产融合路

1月18日,调研队到达赣县区南塘镇劳田村与黄屋村进行调研。劳田村村支书详细介绍了该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到村委会通过市场选聘形式招募专业化职业经理人经营蔬菜、脐橙等集体产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调研队访谈两村村干部时了解到,当地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新乡贤助力,新乡贤在引进投资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黄屋村村支书黄伟亮说道这些乡贤们心系家乡,愿意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来回馈家乡。新乡贤可以帮助我们引进新技术、新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励着年轻人努力学习和工作。

1月19日,在赣县区五云镇干部喻雅晶的带领下,调研来到南田村、夏潭村,深入了解新乡贤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五云镇镇长刘炜为调研师生详细介绍了南田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并进的发展布局。南田村不仅大力发展传统的瓜果蔬菜种植业积极探索山圆中药材种植等新兴产业,成功引入混凝土项目,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打造南田家政服务品牌,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展现了南田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夏潭村实施国有矿+集体地组合出让模式实现权益价值的叠加,此外,村庄大力发展植物园、光伏发电等项目,集体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两村定期举办乡贤座谈会,乡贤们积极分享市场信息,拓宽村干部的视野。夏潭村妇联主席叶润芳在访谈中肯定了新乡贤的作用,乡贤们回来后会主动关心村子的发展情况,参加座谈会时也会提出哪里还需要改进,当有新项目上报时,他们会和我们一起讨论,提供一些发展理念。而后第三天,调研队入户访谈农户,了解村民对于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态度与看法,切身感受赣县独有的风土人情。

基层治理固根基,集体经济添活力

更好地了解基层政府治理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月21日,调研队来到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邮桥村、南庙村、明教坊村。通过访谈村两委成员,团队了解到这些村子靠近市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村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主要依靠集体土地流转租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邮桥村村支书曾运泉提到,村委会曾努力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引进项目,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农户不信任、资金不足等原因而深受阻碍。近两年经过区政府和镇政府的引导和指导,因地制宜,利用村里的禀赋资源启动了村集体经济。随后团队来到绿源村和下市村,走访村集体产业、访谈致富带头人,在绿源村黑山羊养殖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产业)进行参观和调研,绿源村村支书孙玉兰带领师生参观黑山羊生产养殖过程,讲解产业开办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得知黑山羊急需开拓销售渠道后,调研队打算充分发挥南新农友工作室的专业力量,为绿源黑山羊拍摄短视频,进行线上宣传推广。

1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先后到达南庙镇白马村、坝源村、中村村深入访谈村委会班子、村民。我们村民通过将土地流转白马农庄,不仅能收取土地租金、拿分红,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有了一份工资收入,团队在调研白马村时一位农户说道。为实现产业振兴,白马村党支部与白马农庄成立合作社,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农庄收益带动当地村民和97名脱贫户分红,同时吸纳本地26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白马村村支书袁建波向大家介绍了莲藕和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区、镇两级政府村委会在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下午,调研队又走访了双田村、袁梅村梅花村,这些村子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研队在双田村茶油厂、袁梅村蔬菜种植大棚、梅花村生态农场,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历程,针对三地探索生态禀赋向绿色财富转化路径进行深度访谈当地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现场为师生们描绘了他们以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

颐养之家暖意浓,幸福养老感党恩

1月23日,调研队到达新余市水西镇简家村、宠江村、桐林村与五星村开展调研访谈活动,走访当地养老服务品牌项目颐养之家调研队成员分组走入颐养之家访谈入家老人。谈及颐养之家的养老服务,老人们脸上笑容洋溢,纷纷表示感谢党、感谢政府。在五星村颐养之家,一位95岁的入家老人笑着拉着调研队员的手表示:我们在颐养之家吃很好,有荤有素,平时还能一起看电视,聊天做伴,很满意!颐养之家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1月24日,团队来到江家村、江边村和槐江村深入了解颐养之家的运营模式颐养之家经费来源于老人自缴、政府补贴和商会、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捐助,政社协同,让农村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江边村颐养之家管理员李洪梅告诉团队成员:逢年过节都会有商会、新乡贤到颐养之家捐款捐物,平时也会有学校里的志愿者过来给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老人们都会很开心,有人来陪陪他们,也在经费、人力等方面减轻了政府和村委的负担。

一个社会幸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激励着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关心关爱老年人,胸怀敬老之心、笃行助老之事,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短短一周调研队赣州、宜春、新余三地22个行政村进行了座谈、深度访谈和入户调查了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的现状,也同时感悟到不同地域特色导致村庄发展之路各有差异,感受着基层干部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养老服务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报乡青年队将继续前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稿/刘小叶 王剑 车如艳

摄影/黄秉诚 沈卓如 邓哲文

值班编辑/张睿桐 樊思玲 李涵

责编/肖玉琴 熊可

终审/周德忠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