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学院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青春赋能古村韵,文旅传承谱新篇 ——南昌大学“青云之志”实践队赴流坑古村暑期实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在社会课堂中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近日,南昌大学“青云之志”实践队11名成员赴江西省乐安县流坑古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聚焦公益关怀、文化调研、创意传播和非遗传承等方面展开,为当地文旅融合与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益关怀:捐赠物资与安全教育

实践队首站走进流坑中心小学。指导老师肖玉琴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互动游戏为学生讲解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知识。随后,队员们将准备好的新鞋一一送给学生们。肖玉琴老师表示:公益行动不仅是物质关怀,更是用青年温度连接城乡的纽带,此类活动有助于增进青年学生对基层教育的了解。

图为肖玉琴教授为坑中心小学学生做宣传讲解。张世回 供图

文化调研:梳理古村核心资源

为精准把握流坑的古村资源,实践队进行了深度文化调研。队员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走访了明清古建、村史馆、流芳亭等20余处文化地标,并与村民交流。调研梳理出状元文化、傩舞、戏曲等10余类核心文化资源,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导游为实践队成员讲解流坑古村历史文化。钟宇 供图

创新实践:探索文旅新形式

基于扎实调研,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与创新思维,推出三项富有实效的文旅融合项目:

一是实景剧本杀开发。实景剧本杀是当地景区运营公司计划开展实施的一个项目,旨在将古村独具特色的古建筑与年轻人喜爱的游戏形式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到来。团队成员承担起此项目的剧本撰写任务,利用古村明清建筑格局和状元文化,设计了一套融合历史典故的实景剧本杀。该活动在古建空间中穿梭进行,利用自然光营造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剧本杀带来的快乐,同时又能够深入了解古村历史。“游客在解谜过程中触摸古墙、解读楹联,不知不觉就读懂了古村的故事。”流坑写生基地刘经理评价道。

为实践队成员讨论剧本杀创作。张世回 供图

二是短视频创作。实践队制作了两类视频。一类是利用现下流行的转场视频巧妙串联起流芳广场、流坑村史馆以及文馆等当地地标性景点,吸引更多人了解流坑;另一类是打造《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短视频,以第一人称视角让文物自己“开口讲故事”,此系列视频产出五期,获得景区新媒体宣传运营团队的认可与支持,后续将发布于流坑村景区官方媒体平台。

三是非遗研学课程设计。流坑蛋雕和范制葫芦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于此,实践队构建了“探访-体验-转化”的传承体系:首先是走访邹兆庆、丁国武等传承人来了解非遗知识;其次是协助非遗蛋雕传承人邹俊瑶老师开展蛋雕教学,并设计卡通主题吸引青少年观摩了解;最终形成《“蛋雕”研学课程执行方案》,包含知识讲解、实操体验等模块,让非遗研学课程更加系统化。

蛋雕非遗传承人邹兆庆先生介绍蛋雕制作流程钟宇 供图

薪火相传:青年担当绘就振兴图景

“我们不仅是课堂里的学生,更是文脉的传承者、乡村的建设者。”实践队成员感慨道。本次实践活动,为流坑古村开发了实景剧本杀、短视频系列、非遗研学课程等可落地的文旅方案,也搭建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桥梁。

图为青云之志实践队合照。钟宇 供图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张世回 王晨鑫 郭雨熏

摄影/钟宇 张世回

值班编辑/陈毅 曾雅宣 郑芷轩

责编/季亚萍

终审/周德忠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