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科学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郝宁:团体创新活动的脑间神经互动基础

9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郝宁教授在文法楼A201会议室作题为“团体创新活动的脑间神经互动基础”的心理学专题讲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登科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李力,以及60余名心理学系教师硕学生到场聆听,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共同探索团体创新背后的脑科学机制。

讲座伊始,李力主任为在场师生介绍郝宁教授深厚的学术背景以及长期深耕创造力与脑科学交叉研究领域丰硕成果。随后,郝宁教授以国家创新战略为切入点,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等政策导向,强调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自然引出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视角解析团体创新的底层研究逻辑

郝宁教授首先明确创造力需同时满足“新颖性”与“有用性”,区分从个人层面的“迷你创造力”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创造力”四个量级,通过相关案例,生动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酝酿-顿悟-验证”四阶段理论。随后,他聚焦团体创造力,阐释协作创新的重要性,结合8项核心实验揭示三大关键影响因素:过程因素,结构因素和情境因素。这些实验多依托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超扫描技术,通过分析脑间神经同步性(IBS)所得。讲座后半程,郝宁教授提出“团体创新的脑际神经耦合理论模型”,系统整合情感、认知、身体耦合对合作的影响,并分享未来两大研究方向:构建认知交互计算模型、探索群体与AI合作的创造性活动。

在互动答疑环节,多名师生围绕“团体人数研究局限”“成果如何应用于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等问题积极提问,郝宁教授结合实验数据与学科前沿逐一解答,为大家解决了实验和理论的相关困惑。而后,郝教授还热情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招生信息并鼓励我校同学积极报考

最后,心理学系主任李力对讲座进行总结,高度评价郝宁教授研究的前沿性与实用性,认为其跨学科视角为公共政策与管理领域的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参考。讲座在全场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参会师生与郝宁教授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瞬间,记录了这场学术交流的圆满时刻,更凝聚了师生们对团体创新脑科学研究的探索热情与未来期许。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邹斌

摄影/邹斌

值班编辑/陈毅 曾雅宣 郑芷轩

责编/季亚萍 李力

终审/周德忠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