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学生园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活动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子风采”(十四) 廖成浩:钝学累功 不妨精熟

廖成浩,男,江西上饶人,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21级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国土地学会学生会员,师从曾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生态与土地利用。主持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一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曾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研究生组)二等奖、南昌大学首届研究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大赛一等奖,南昌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入学之初,由于缺少公共管理方向的理论基础,廖成浩对未来三年的研究方向十分迷茫。得益于老师的关怀和指引,他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着手,深入把握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不断增强自身对中国土地国情的认知。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谈及自己一年多以来的收获时,总结出以下两点:一是参与课题研究与学术讲座,在与学术前辈的交流中汲取智慧。在课题研究中,他累计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课题1项;在学术讲座中,他积极参加土地管理及乡村地理等领域的学术讲座,聆听黄宗煌、黄贤金、谭荣、龙花楼等学者的成果分享,及时了解土管专业的前沿学术热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二是参加学科竞赛,在与同龄队伍的竞争中博采众长。在导师的全力支持下,他组建参赛队伍赴南昌三县一区,对南昌市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状况展开调研,并撰写报告2万余字,调研报告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充分肯定。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入学以来,廖成浩曾多次参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评估活动,足迹遍及青海,安徽,江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在评估活动中,他历任评估员,数据员和学生组长等多个岗位,一次次的调研使他得以将课本同实践迅速结合。谈及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一是入户调查让他掌握了和农民朋友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二是不同岗位角色的历练,让他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更加成熟且坚定;三是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体验,让他进一步领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

心怀感恩,将勤补拙

总结一年多来的成长,廖成浩概括为感恩与补拙。研途之所以精彩,离不开土管五位师傅和学院诸位老师的教诲与指引,离不开身边同学朋友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在乡研院这个平台,他收获了友谊与成长。同时,他时常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焦躁不安,科研最忌焦躁,沉得下心,静的下气,才能练就好本领。二是不求甚解,读文章著作时走马观花,不深入思考其理论内涵只会事倍功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采访最后,廖成浩表示,愿同各位同学一道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以勤补拙,砥砺前行。

Q: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学习、生活或其他方面的建议吗?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田野调查是我们人文社科专业科研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最为直接的认知过程。尤其是针对乡村发展研究,除了需要管理学学科知识外,还涉及到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访谈、问卷、踏勘等多种形式的田野调查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地探索和分析,能为后期相关研究奠定理论与数据基础。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每年下半年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活动为我们提供了特别宝贵的田野调查机会,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强我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希望各位学弟学妹有机会可以一同参与。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廖成浩

摄影/廖成浩

值班编辑/唐欣愉 金铖锟 罗西子 田冉

责编/季亚萍 孙天翼

终审/周德忠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