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6日上午,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幸邀请到耿焱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一个以“文化与国家”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尹利民主持,公共管理学院近百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结合历史的维度,围绕文化与国家的关系进行。讲座开始,耿焱教授以不同国家对老年人的不同待遇为例来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又以五四运动为例说明民族有反思和选择文化的权利。之后,耿焱教授从文化发源开始,讲述了两千多年以来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袭以及汉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表明中华文化是多元的也是延续的。同时,她通过对唐朝强盛原因的分析,得出唐朝的强大与文化融合密不可分的结论。我们从日本的遣唐使和清朝满族人的儿化音对如今北京话的影响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文化交融对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汉族文化正是经过不断地包容吸收、自省进步并吸收马克思主义建成了如今完善统一的体系。讲述完历史上文化与国家的关系,耿焱教授再将视角转回不久前新冠疫情下看到的中国文化。武汉封城保护了其他省市免受武汉疫情的继续蔓延与侵袭,而全国各地派遣医疗队支援武汉,这是“仁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市民不出门是为了不给社会增添麻烦,这是集体主义精神;而所有救援人员毫不犹豫奔赴疫情前线,这是奉献牺牲精神。面对疫情,80、90、00后一代跟着前辈的步伐,扛起了保护国家和人民重任,高度的全民自觉性也是抗击疫情路上的强大助力,被别人感动了的同时,我们也感动了别人。疫情期间所发生的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件无一不体现了中华精神文明的强大。
讲座最后,耿焱教授根据学生们专业的特点,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制度的基础是文化,文化是维持制度的工具。自觉性是由文化产生的,是潜移默化存在于血液里的。优秀的文化、信仰以及民族精神可以让一个社会生机勃勃。我们的社会是多元的,是一个有容乃大,崇尚团结的集体。”面对同学们踊跃提出的问题,耿焱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至此,讲座在大家的愉快交流中圆满结束。
报告人简介:
耿焱教授,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曾任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主要的教育经历为: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毕业(1974)、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获公共管理硕士毕业(1986)、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进修及研究两年(1991-1993)。具备在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建设》杂志社、新华通讯总社及香港分社、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南昌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新闻出版部门、国家行政学院、大学和高层研究机构担任编辑、翻译、记者、教授、研究员和社会活动的丰富实践经历。2008年担任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2014-2018年担任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冯蕾静
摄影/冯蕾静
责编/吴梓鹏 王颖
排版/方路
审稿/陈骞
版权所有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