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29日下午3点30分,应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研究员——曹胜博士于线上开展了题为“以意识自觉建构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韩艺副院长担任主持人。
曹胜博士的讲座主要围绕“构建学术共同体”这一论题展开。他指出,建构学术共同体要在大格局中努力,此外还要关注共同体的生成。他阐释道,共同体生成的层次有三。第一是性质上,要从个体到群体,从非正式到正式,从组织传播到媒介传播;第二是要关注知识社会学问题,即搞清何以有兴趣,何以有可能;最后是要以学者的兴趣为基础,实现交流的可能,创造平台的价值。接着,他详细讲述了学术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他认为建构的开展是一个文化工程学问题。主体大致由个体到群体、平台、会议期刊等组成。搭建平台的任务为其中心点。并且他提出了“什么样的平台,就要有什么样的主题和策略”的要求。
曹胜博士着重强调“意识自觉是建构学术共同体的基本点”,要努力做到两个意识自觉。他们分别为:学术研究的意识自觉,学术交流的意识自觉。此外,学术共同体应是协同建构,这就要求共同体要多元构成,学者与编辑要一同参与进来。对于这一点曹胜博士做出了如下解释:“学术世界是多样的,每位学者都有符合自己智趣的学术范式,每本杂志也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术导向。杂志是学术公器,要不断寻找它与学者间的契合点,提高匹配度。”关于如何寻找契合点,这一问题,曹胜博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关注意识形态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关注受众群体,用好用对主题、语言、方法、量化等研究工具。第三是明确服务范围,做好决策咨询,学术交流,普及传播等一系列辅助工作。最后曹胜博士提出了“个体自主选择和社会认同获取”的两难困境。他指出虽是困境,但这个社会是多元的,学术共同体是多样态分布的,这二者将会帮助困境的解决。
在观众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踊跃进行提问。曹胜博士一一进行解答。针对韩艺教授提出的“反思型、发现型、探究型三类学术论文哪一种刊登的可能性大”的问题。曹胜博士回答道:“三种刊登的可能性基本持平。主要还是看研究主题的现实价值,受众的期刊的偏好,研究工具是否使用得当。反思型的文章并非不受待见,只要措辞在适中的范围,拿捏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其反思中所得的真知还是广受欢迎的。”此外曹胜博士还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期刊的投稿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与会人员从中受益匪浅,反响很好。这次学术报告的召开为以后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合作,和以意识自觉建构学术共同体打下了良好基础。
主讲人:
曹胜,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理论、政府政策创新、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等。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数项,作为执笔人撰写的政治咨询报告多次得到领导批示。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伍研
摄影/伍研
责编/黄子萱 田佳
排版/罗西子
审稿/陈骞
版权所有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