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7日15点30分,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文法楼A534组织了一场以“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范式转换”为主题的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的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迎生教授。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尹利民、公共管理专业部分老师及20级研究生,约4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迎生教授关注纵向的范式比较和演变,基于中国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视角来阐释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范式转换。本次讲座主要以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中叶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以期间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关系的回应和处理为基本视角,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新中国的历史轨迹和研究逻辑加以讨论。李迎生教授首先指出处理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关切,强调从二者的本质特征(“自性”)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把握二者的关系的状况及其发展演变。他提出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依附”、“兼顾”、“互构”、“自主”这四个范式来总结。同时,他也提出了“中国政策的发展演进过程是中国政策‘自性’逐渐回归的过程,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进程既体现普遍规律又兼具本土特色”的观点。最后,李迎生教授总结道:与范式的演进相对应,中国社会政策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完善,逐步迈向自主范式,使经济政策服务政治政策。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也是国家的最高目标。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一名学生就如何在政策上给金融社会工作定性向李迎生教授提出疑惑。李迎生教授答道:“金融社会工作面向弱势群体,是一种发展型福利。因此它不是纯粹的某一种政策,而是一种经济社会政策,二者相融合,因为经济政策涵盖不了这些群体。”
讲座最后,同学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李迎生教授莅临我院。通过此次讲座,在场师生们获益良多,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接触到了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阔了学术视野。此外,本次活动也促进了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氛围。
主讲人简介:
李迎生,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执行编委、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全国高级社工师评委、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系中国社会学会等多家全国性学会理事,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社会学文摘》编委、《中国民政》、《社会政策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河海大学学报》等十余家重要期刊编委,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伍研
摄影/伍研
责编/吴梓鹏 王颖 王莉 田佳
排版/方路 何小玲
审稿/陈骞
版权所有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