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管理),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理论),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6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为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拥有4门省级优秀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83人,其中本科生1080人,学术型研究生138人,MPA专业学位研究生960人。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和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男教职工47人,女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7人。此外,学院有各类客座、兼职教授37人。
学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办公、教学、科研实验用房面积达450平方米。有近30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资料室藏书3.5万余册,中外期刊73种。
公共管理学院正在秉承“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的目标和“德为先、人为本、学为上”的理念,贯彻“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方针,立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追求公共价值,尊重科学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打造成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为响应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立体交叉的本科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际,特启动并实施“四百工程”,即“百村调查”、“百佳讲谈”、“百部经典”和“百生创业”工程。
以原行政管理学系和社会学系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专业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下设两个系、一个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所,即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学系,MPA教育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另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挂靠本院。
由南昌大学社科处、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三方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6月6日上午9点在智华科技楼C510会议室顺利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受邀在研讨会上做出了一场关于中国从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报告。
报告中,吴国宝主任首先就“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脱贫与共同富裕”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扶贫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的起点,中国脱贫建立了能够稳定解决温饱,保障人民基本教育、健康、住房等权利的相关制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国设想的另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它至少包括富裕和共享两个含义。吴主任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低要求即为人均国民收入必须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而这一目标就目前情况分析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紧接着,吴主任分析了实现脱贫到共同富裕战略性转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有可靠的防返贫机制与能力,实现包容性高质量发展与再分配,做到城镇化、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最后,吴主任从发展与共享、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和能力、改革与创新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有效治理是中国脱贫攻坚胜利的法宝,而要实现共同富裕,治理仍将担负重任,并且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该在乡村推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让“三治“协调发展。
至此 ,吴国宝主任的报告圆满结束。
专家简介:
吴国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精准扶贫政策研究首席研究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扶贫顾问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多变和双边机构的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扶贫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部委、国际机构、中国社科院等委托的课题和咨询项目80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减贫、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等。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写稿/罗西子
摄影/冯蕾静
责编/吴梓鹏 王颖 方路
排版/方路
审稿/陈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