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管理),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理论),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6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为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拥有4门省级优秀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83人,其中本科生1080人,学术型研究生138人,MPA专业学位研究生960人。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和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男教职工47人,女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7人。此外,学院有各类客座、兼职教授37人。
学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办公、教学、科研实验用房面积达450平方米。有近30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资料室藏书3.5万余册,中外期刊73种。
公共管理学院正在秉承“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的目标和“德为先、人为本、学为上”的理念,贯彻“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方针,立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追求公共价值,尊重科学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打造成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为响应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立体交叉的本科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际,特启动并实施“四百工程”,即“百村调查”、“百佳讲谈”、“百部经典”和“百生创业”工程。
以原行政管理学系和社会学系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专业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下设两个系、一个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所,即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学系,MPA教育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另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挂靠本院。
由南昌大学社科处、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三方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6月6日上午9点在智华科技楼C510会议室正式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汪三贵受邀在研讨会上做出了一场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汪三贵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的背景,并指出要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和全面现代化目标,就必须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距过大和“三农”问题。
紧接着,汪教授从时间、目标、总要求、对象和贫困问题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他强调,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在农村需要完成的又一大战略任务,并且相比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涉及面更广、任务更重、时间更长。
而后,汪教授结合自己的调研经历向大家说明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重点在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体制机构、基层治理等六个方面。他认为继续实施好产业扶贫政策和做好产业布局规划是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最后,汪教授指出每个地区关于乡村振兴的标准是不同的,这是大家在日后工作和调研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至此,汪三贵教授的报告圆满结束。
专家简介: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国际发展机构咨询专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国务院扶贫办首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写稿/罗西子
摄影/冯蕾静
责编/吴梓鹏 王颖 方路
排版/方路
审稿/陈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