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管理),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理论),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6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为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拥有4门省级优秀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83人,其中本科生1080人,学术型研究生138人,MPA专业学位研究生960人。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和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男教职工47人,女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7人。此外,学院有各类客座、兼职教授37人。
学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办公、教学、科研实验用房面积达450平方米。有近30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资料室藏书3.5万余册,中外期刊73种。
公共管理学院正在秉承“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的目标和“德为先、人为本、学为上”的理念,贯彻“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方针,立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追求公共价值,尊重科学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打造成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为响应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立体交叉的本科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际,特启动并实施“四百工程”,即“百村调查”、“百佳讲谈”、“百部经典”和“百生创业”工程。
以原行政管理学系和社会学系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专业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下设两个系、一个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所,即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学系,MPA教育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另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挂靠本院。
公共管理学院“百年校庆之名家讲坛”仍在持续进行。10月30号上午9点,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余敏江教授在法学楼2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5G+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环境治理”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尹利民教授主持,副院长韩艺教授、贺晓玲老师等一百余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余教授认为中国环境治理有五大优势发展密码:一是特有的五年发展规划;二是压力型政治体制锦标赛;三是政治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自主的体制优势;四是国家大力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联合;五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后,他指出环境治理的基本阶段应为:政府主导,协同治理,精细化治理,最终实现环境的自治。余教授强调,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最大程度地实现两者张力平衡。接着,他重点分析了5G+智慧环境治理,认为应加快构建民情民意搜集与分析研判、环境信息红利共享和诊断式政府回应机制,政府自身定位准确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调动公众积极性,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都踊跃地提出了许多富有见解性的问题,余教授也都耐心地一一作出了解答,并对南大学子表示了深切厚望。最后尹利民院长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对余敏江教授的莅临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讲座到此圆满结束。
报告人简介:
余敏江,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评审专家,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专家,《中国软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杂志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在《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SSCI一区收录)《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SSCI二区收录)、《人民日报》、《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7篇,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中国政治》等转载26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项。获省部级奖项3项。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周慧蓉
摄影/周慧蓉
责编/吴梓鹏 王颖 方路
排版/方路
审稿/陈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