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管理),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理论),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6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为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拥有4门省级优秀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83人,其中本科生1080人,学术型研究生138人,MPA专业学位研究生960人。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和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男教职工47人,女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7人。此外,学院有各类客座、兼职教授37人。
学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办公、教学、科研实验用房面积达450平方米。有近30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资料室藏书3.5万余册,中外期刊73种。
公共管理学院正在秉承“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的目标和“德为先、人为本、学为上”的理念,贯彻“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方针,立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追求公共价值,尊重科学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打造成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为响应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立体交叉的本科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际,特启动并实施“四百工程”,即“百村调查”、“百佳讲谈”、“百部经典”和“百生创业”工程。
以原行政管理学系和社会学系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专业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下设两个系、一个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所,即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学系,MPA教育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另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挂靠本院。
(公共管理学院记者团 记者 邹婷)9月21日下午7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宏山教授主讲的“中国治理的政策创新机制”讲座在法学楼A309会议室召开。此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曾明主持,公共管理学系副主任韩艺、吴光芸教授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主持人的简单介绍后,杨宏山教授直奔主题,讲述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兴起,并提出了今天讲座的三大主要部分为理解中国政策过程、政策试验和政策创新中的学习机制。在第一部分中,杨教授提到,公共政策研究大多为描述性的理论,进一步的解释了“理论”这一概念。并通过黑天鹅的发现颠覆了“天鹅只有白色”的错误认识这一例子,说明在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一个猜想必须经受住不断的考验,否则就要更新设置颠覆现在的认知。此外,杨教授还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出现的模型的不同理论理解进行了比较。 随后,杨教授直接指出“西方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不适用于中国”的结论,并运用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补充说明,在中国这样时空环境下,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共政策比起照搬显得格外有意义。在最后一部分中,杨教授创造性的提出,创新背后都是学习,是政策权威主导下的政策学习等观点。最后,杨宏山教授总结道:“提升政策创新能力,开不开多样化的地方试验,从而深化政策认知、吸纳地方经验,持续优化公共政策体系。”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研究生、本科生、MPA基层干部等纷纷跟杨教授进行学术问题的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81班的刘毅龙同学作为到场的新生代表也与杨宏山教授进行了对话,他除向教授表达了感谢之情外,还流露出18级新生对崭新的学术世界的向往与参与学术研究的强烈愿望。在这场讲座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该如何认识中国的政策创新的模式与机制,一场实际与学术精深入结合的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主讲人简介: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全国MPA教指委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政策过程、行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专著有:《转型中的城市治理》《府际关系论》《当代中国政治关系》《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发展》。在《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行政管理》、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